8月22日晚,上海暂停开放部分区域景观照明,游客在外滩滨江步道上游玩。中新社
拥有2400多万微博粉丝的《环球时报》前总编胡锡进在微博上写道:"不知道上海外滩等地停止照明能省出多少电来,但这是一个态度。中国是个超大家庭,一方有急,八方不安并且都应出手相助,上海外滩省点电,给人这样的强烈暗示。所以外滩暗了些,但暗得让人心里暖乎乎的。"
@HuXijin_GT
pic.twitter.com/g62oQassv7— DW 中文- 德国之声 (@dw_chinese)
August 22, 2022
由于整个长江流域都缺水限电,上海外滩日前下令停止夜间照明。中共党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称,中国是个超大家庭,一方有急,八方不安并且都应出手相助,上海外滩省点电,给人这样的强烈暗示。所以外滩暗了些,但“暗得让人心裡暖呼呼的”。
文章称,中国是抗灾和抵御风险能力很强的国家了,但还是会有各种问题出现,包括天灾人祸。看那些灾祸,离不开批判现实主义的视角,包括对苦难的展示和对责任的追究。同时也应发现帮著中华民族穿越灾祸并生生不息的那些元素。现在中国人民都在关注南方旱情,同情四川缺电,盼雨早来,酷热早点结束。
他说,不要看轻这份关注和感同身受,它们是中央政府统筹全社会资源每年防灾减灾的社会心理基础。中国无论发生什么灾难,无论它们的发生地多么偏远,那些地方都不会被遗弃,支援会第一时间赶到,这是一种超越贫与富、不问偏远与中心的主权责任,也是与之相对应的踏实感。
他说:“老胡有一次在浦东为金融界人士做讲座,其中我谈到边疆地区与陆家嘴繁荣的关係,引起很大共鸣。我觉得中国人就是有一种集体的家国情怀,其他地方,哪怕很遥远的地方,只要是中国国土,那裡发生的事情就与我有某种关係,大多数国人是有这种信念或者潜意识的。”
他还说,有时他觉得,中国人与当代的“小国寡民”几乎是“不同物种”。“做中国人有更多牵挂,更大的时空感,更多喜怒哀乐的情感素材,更多人生戏剧性的可能。总之,中国的市井最有情调,中国还给抱负和天下情怀创造了巨大空间。”
或许知道自己的意见有可能被网友痛骂,胡锡进文章称:“老胡的叙事角度可能一些人不喜欢,没关係,我不认为我的这个角度应该具有垄断性。欢迎其他角度和对现实的各种再发现。但同样,别的视角也不应唯我独尊,自封是唯一有良心的。”
中国网友评论:“上海这是感同身受所以才关灯的吗?这明明是被骂的不行了才关灯好吗?只关个灯上海舔著脸向四川要电的事就过去了?你就这么急著给上海歌功颂德?”“这又是胡刁盘,丧事喜办!”
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提示:新闻及评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
评论